商用车碰撞事故频发
不仅会造成巨额财产损失
更会给无数家庭带来难以愈合的创伤
笔者平时开车最怕大车,尤其自驾载家人和小宝宝一起出游的时候,高速上碰见大车就会小小紧张一下子。
基于此,笔者于2023年便曾尝试推动一项技术方案,即借助基于C-V2X的V2V车车直连通信技术,旨在达成在乘用车端为用户提供源自商用车的碰撞威胁预警功能的量产目标。
奈何彼时商用车还没有规模前装C-V2X系统的趋势,最终遗憾没能把对于乘用车用户具有极高价值的针对商用车的安全预警类场景推进量产。
令人鼓舞的是,近日在北京,一场汇聚多家政府机构、科研院所、商用车车企、乘用车车企、自动驾驶企业、交通领域企业负责人和行业专家代表的研讨会成功召开。这场会议完全聚焦在C-V2X(蜂窝车联网)智能网联技术赋能商用车主动安全,并结合车企实践经验,共同探索C-V2X技术赋能商用车安全发展的路径。
可喜可贺的是,此次研讨会取得了非常积极的成果,引用报道原文如下: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商用车C-V2X技术前装很有必要,建议率先推动商用车C-V2X功能前装,发挥V2V价值提升道路安全水平,并通过提升渗透率,同时让跑在路上的乘用车也受益,带动乘用车规模化部署。另一方面,加速推进高速公路重点路段的C-V2X路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智慧高速数字化进程,渐进式推动产业发展和落地。
那么,商用车如果前装了C-V2X系统,对于乘用车用户的行车安全究竟会有啥好处呢?
让我们用一个最常见、同时也是极其致命的商用车高速追尾碰撞乘用车场景来举例说明。
在社交网络上,大家应该也经常会刷到这种事故视频,一辆乘用车被迫跟在一辆重型商用车后面,突然从乘用车后方,另一辆重型商用车高速驶来追尾碰撞乘用车,由于重型商用车质量大,再叠加速度快,其动能极高,碰撞时破坏力非常大。这种巨大的冲击力会瞬间把乘用车顶撞至前方重型商用车尾部,继而挤压乘用车导致车辆变形,对乘用车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哪怕乘用车没有跟在重型商用车后方,当重型商用车追尾乘用车时,巨大的冲击力也足以导致多辆乘用车的连环追尾碰撞,车身挤压、油箱受损、电池包热失控等继发情况会通过物理冲击、燃烧爆炸、有毒气体释放等机制,对乘用车驾乘人员造成严重甚至致命的伤害。

如果有了C-V2X,一切就变得很好解决起来。
笔者绘制了一个场景示意图便于大家理解,图中被标记为ego vehicle的乘用车具有C-V2X系统,图中2号商用车同样具有C-V2X系统。乘用车提前几百米就可以借助V2V车车直连通信技术接收到2号商用车的速度、位置、车辆类型等信息,继而持续计算并监控2号商用车的驾驶行为。若2号商用车驾驶员疲劳或者分心驾驶,就可能无法及时发现前方道路拥堵以及不得不慢速行驶的乘用车,也就不会做出减速的动作。这个时候,乘用车的C-V2X系统就可以提前十几秒向驾驶员发出预警信息,提醒乘用车驾驶员注意观察车辆后方正高速接近的商用车,必要时乘用车驾驶员就可以从容变道至应急车道加速驶离进行避让。
让我们换一个角度,当2号商用车驾驶员由于疲劳或分心驾驶而未能发现前方道路拥堵和慢速行驶的乘用车时,2号商用车可以同步接收到前方乘用车广播出来的V2X信号,2号商用车的C-V2X系统会同时计算并判断与前车的碰撞风险,当检测到碰撞风险越来越高时,即可通过高音量语音提示、方向盘振动、安全带持续勒紧或者点刹等方式来全方位提醒2号商用车的驾驶员注意前方道路情况。通过在2号商用车一侧同步触发预警,可大大降低碰撞事故发生的几率。
借助基于C-V2X的V2V车车直连通信技术,乘用车和商用车之间可以直接相互“对话”,不受其他车辆遮挡影响、不受天气状况影响,双方同步计算和判断碰撞风险,两位驾驶员全部接收到预警信息,提前知晓碰撞风险,事故的发生也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被完全避免。
再次引用开篇提到的研讨会中,中国公路学会翁孟勇理事长的总结:
最后,翁孟勇理事长在总结发言中充分肯定了C-V2X的价值,并指出要深入探究C-V2X技术对智能驾驶安全提升的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建议以“小切口”撬动场景价值。面向“十五五规划”,交通安全韧性问题至关重要,未来要不断推动技术走向成熟落地期,确保技术的成熟性和稳定性。此外,他表示:从C-V2X解决当前营运车辆的安全问题,关系到整个道路安全问题,建议形成专门政策建议,为后续标准制定和政策出台提供决策参考。
笔者坚信,C-V2X技术的大规模应用能够显著提升道路安全,减少交通事故,从而拯救更多生命。